9保障措施(石柱县“五小”水利规划报告)附件1:《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0内容提要项目背景;按各章节顺序精简概述整个规划报告。1概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1.2地形、地貌1.1.3水文气象1.1.4地质与水文地质1.1.5自然植被1.1.6自然灾害重点说明旱涝灾害等情况。1.2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国土面积、总人口、农村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等。1.3农业生产现状从土地资源、灌溉情况、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现状。1.4水土资源状况1.4.1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说明水环境存在问题。1.4.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1.4.3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2工程现状与建设的必要性2.1工程设施现状分工程类型阐述规划区工程数量、完好程度、分布情况、水浇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与运行管理状况等;以及人均水浇地面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蓄水容积、亩均蓄水容积等;现状及需求情况。第1页共4页2.2地位与作用主要概述”五小水利”工程在改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在应对干旱过程中,现有工程发挥作用和效益情况。2.3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目前”五小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干旱缺水地区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3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3.1指导思想3.2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当地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坚持蓄引提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工程供水保障能力。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确定工程模式和建设方案。突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优先扶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的地区。3、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对”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建议,尊重基层干部群众意愿,根据国家投入水平、地方财力可能、群众承受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内容、目标和发展速度。4、整村推进、提高效益。项目建设以村为单位,摸清底数,合理确定目标,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提高工程效益。5、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加强政策引导,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农民大力兴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谁建、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建设管理机制。第2页共4页3.3规划水平年和规划范围3.3.1规划水平年本次规划以2011年为规划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规划中期水平年,之后为远期规划。3.3.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县域内山区和丘陵区内的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其中清淤、整治和新建小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新建小水池(容积100~500m3)、小水窖(容积20~50m3);改造、新建小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和小水渠(流量小于1m3/s)。3.4目标与任务规划区耕地灌溉率丘陵地区不低于85%,山区不低于80%,在一般干旱年实现项目区人均新增0.1亩有效灌面或浇灌面积,使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4建设内容4.1建设规模阐述工程总体建设规模(包括工程数量、蓄水容积、灌溉面积等)。4.2建设内容4.2.1小塘坝清淤、整治和新建4.2.2小水池新建4.2.3小水窖新建4.2.4小泵站改造和新建4.2.5小水渠改造和新建5投资估算5.1投资估算原则与依据5.2主要工程量全县(市、区)各规划水平年的主要工程量,包括混凝土、土方、石方等。5.3项目投资估算以2011年第一季度的价格水平,根据分类工程的典型工程投资及建设任务和综合投资指标,对各项规划建设项目的投资规范进行估算。第3页共4页5.4资金筹措与分期实施计划资金筹措方式。分中央、省级、县级、社会、群众及其它等;按规划水平年编制规划项目的分期实施与投资安排建议。6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6.1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6.2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