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帆杯教科研活动交流论文把“单一问答”升格为“平等对话”----对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再认识摘要:本篇论文对语文课堂传统式的提问方式作了利弊剖析,提出了把“单一问答”升格为“平等对话”的观点,充分陈述了推广平等对话的依据及效果。关键词:对话新模式人文关怀平等在今天的语文课堂里,传统的教授式的满堂灌教学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问答式教学。这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曾作为启发式教学的典型模式,在中小学课堂里存续了几十年,至今仍占据着主流地位,堂而皇之的发挥着余热。但从大量的课堂教学的考察中发现,这种让众多教师用惯的问答式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其一,教师是作为教学的主体向学生提问的,学生只有被动回答的权利,却很难得到主动发问的机会,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一种紧张应付状态。这造成了教学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学生始终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其二,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往往是预设好的,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定了型的。学生得到的不是肯定就是否定的评价,却很难得到让具有自我个性色彩的看法认识张扬课堂的机会。这造成了教学中师生思想的禁锢,思维的僵化。学生很难有创新的机会和举措。其三,教师提问的内容往往仅限于课本中认知性问题,提问的对象也常常只是少部分人。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狭窄化,很难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标。----从这里,我们不可能找到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现代教育气息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洋溢现代教育气息呢?我认为必须把单一的问答式教学改造升格为平等对话式语文教学平等对话,起始于问答,又超越了问答。在绚烂多彩、广阔神奇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与古人、今人、自然、社会以及自身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在师生多边对话活动中,将优秀的文字作品内化为语文素养,形成对未知世界和对人道、人性、人情的自觉关注。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平等对话来学习对话,学会对话,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单一问答”式的语文教学升格为“平等对话”呢?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问答式的语文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典范形式,以往也曾培养了大批人才。更何况又是我们十几年几十年用熟用惯的教学方法,一下子打破它,改造它,从心理到行动都有些不适应。但问答式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病确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总不忍心长期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由于不会“对话”,而尴尬难堪,与所期盼的工作失之交臂吧。那么,我们必须下决心改变观念。----对话式语文教学从对话的本质特点出发,重新确立了师生关系:师生是语文课堂里的一对特殊的对话者,他们在民主、平等、真诚的前提下进行心灵沟通。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伙伴和顾问的角色。教师所处的位置是“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让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让他们在多边对话中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在平等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到情感态度的真诚美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不再以客观单一的量化分去评价学生的优劣,因为我们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评价将会更趋全面和完善。其次是教学方式及其环境的改变。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课堂的井然秩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看起来挺上规矩,殊不知,这规矩早已失去活力,甚至霉变。正日趋严重地侵蚀着课堂的活力,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改造陈旧的问答式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平等对话模式。平等对话教学,一改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输出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互问互答,把学生由被动应付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使课堂真正成为每个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充满竞争,充满人文关爱的学习乐园。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上创造条件。所谓软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教师要敢于屏弃全权包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