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留侯论 (2)VIP免费

留侯论 (2)_第1页
1/13
留侯论 (2)_第2页
2/13
留侯论 (2)_第3页
3/13
留侯论苏轼苏轼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立言立功倜傥才子,亦儒亦佛文坛悍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留侯论》是苏轼(24岁)于嘉六年(祐1061)应制时所上的《进论》之一,后被编入《古文观止》。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原为韩人,其祖父、父亲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等五世之相。韩为秦灭后,张良不惜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行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寻得一力士,借秦始皇东游之际,与力士以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阻击始皇,误中副车。后隐姓埋名,被迫流浪于下邳,传说其在这期间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楚汉之争时,张良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于留(今江苏省徐州),世称“留侯”。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节操)。人情(人之常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被)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同“猝”,突然)然临(对着)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抱负)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圮(yí,桥)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怎么)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同“现”,略微表现出)其意者,皆圣贤相与(互相)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huò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杀戮)者,不可胜数;虽有贲bēn、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趁,凭借,利用)。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值得)爱(珍惜),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只是)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圮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因此)倨jù傲鲜(少)腆(tiǎn,厚)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成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tǎn,赤膊)牵羊以逆(迎接)。庄王曰:“其君能下人(谦逊的对待别人),必能信用(使……信服,为……所用)其民矣。”遂舍之(放弃,之,代词,攻打郑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动词,做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厌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这)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由折辱而引申为削弱,挫伤)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旧交情),卒(同“猝”,突然)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坦然)而不怪(意动,认为……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使动,使……受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使动,使……发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表原因)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因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自己)全锋而待其弊(疲困)。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动词,封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保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形体、容貌)乃如妇人女人,不称(chèn,相当,符合)其志气(志向气度)。呜呼!此其所以(表原因)为子房欤!赏析论证层次张良忍的历程结构角度层意点明观点“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是什么”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为什么”“怎么样”圯上老人授书的原因以及做法。“为什么”“怎么样”点明圯上老人授书的原因及做法和产生的效果。“为什么”张良辅汉,点明“忍”的作用。结论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忍张良不忍张良学忍张良用忍赏析论证方法对比、衬托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项刘楚汉之争另辟新意忍小忿而就大谋黄石公究竟要传授给张良什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