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旗县区)为进一步规范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按照《XX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目标和要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推行“三位一体”的新型防治服务模式,确保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特制定本计划。一、防治目标进一步减少结核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1、全县发现并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3例;2、全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3、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4、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5、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6、转入患者的到位信息反馈率达90%以上。二、防治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根据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计划。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培训、督导、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的落实,多部门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稳定结防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保证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我县定点医疗机构为县人民医院),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一般结核病患者;市级第1页共3页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及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负责转诊、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绩效评估等工作。(二)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治疗水平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落实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管理工作,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治疗管理工作,完成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任务。全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三)加强结核病的疫情监测加强对结核病疫情网络报告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县级要固定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工作,确保规划报表与基础资料的数据保持一致。各级领导要加强报表质量的审核,并签字盖章,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上报。各级要对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特殊人群聚集性病例发生的警觉性,尤其要加强对学校结核病常规疫情的监测工作。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病案信息初次录入及时率99%,病案转归信息完整率达95%;转入患者的到位信息反馈率达90%。(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各级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结核病防治手册及培训教材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防治人员的能力,规范结核病防治工作。县疾控中心将举办结核病防治管理培训班和常规培训班各一次。各乡镇卫生院也要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五)强化督导加强各级结核病防治工作督导,督导内容包括政府承诺、病人发现和管理、结核病例的登记报告、药品管理、健康促进等。督导频率为县级对辖区内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导,对所辖乡(镇)1—2月进行1次督导、对肺结核病人全程督导2次;乡镇对村级每月进行1次督导,第2页共3页对病人全程督导4次;村级对家庭督导的病人每2周访视1次。每次督导要有计划、现场记录和总结。(六)开展实验室痰涂片质量控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