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情况:1、《春》这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来写的?2、课文描画了哪几幅图?3、检查背诵情况。二、谈论探究(一)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Www.chinaedu.com1“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二)、齐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春花图”,思考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明确:写春花报春的气势。写春花色彩的艳丽。写春花气味的甜香。写春花数量的巨大。写春花种类的繁多。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明确:从侧面烘托。“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明确:比喻、拟人,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花香想到果实。4、本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名曲: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三)、春风图请一位同学背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