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基础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把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地基,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概念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层。[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为下卧层]软弱地基整体破坏地基土承载力低,产生强度破坏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筑倾斜基岩不均匀软土层地质剖面图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均质软弱地基整体下沉均质软弱地基整体下沉1、特朗斯康谷仓2、比萨斜塔关系到建筑的安全、经济与正常使用3、苏州虎丘塔4、上海会展中心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2.地基承载力均匀,有较好持力层下下卧层3.基础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1.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的基本要求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人工加固或改良便可作为建筑物地基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的承载力较弱,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或改良后才能作为建筑物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以及化学加固法等。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地基与基础地基分类基础的埋深: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一般情况下埋深大于等于5m,且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的为深基础;埋深小于5m的为浅基础(但不小于500mm)。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1.地基土层构造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地基构造有密切关系,房屋要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在选择埋置深度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特点、刚度与地基的特性区别对待。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表面软弱土层很厚,可采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P161表12-1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14室内标高室外标高基础底面标高最低地下水位最高地下水位基础埋置深度200地下水的影响2.地下水位影响设计最高地下水位设计最低地下水位200mm这样最理想设计最低地下水位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2.地下水位影响一般基础力争埋在最高水位以上最低地下水位最高地下水位200mm这样也行得通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2.地下水位影响当地下水位很高,基础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基础底面应伸人最低地下水位之下至少200mm200mm200mm200mm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17冰冻线深度基础埋置深度200室外标高基础底面标高冰冻线室内标高冰冻线的影响3.冰冻线的影响基础应埋在冰冻线以下200mm处地基与基础--基础埋深影响因素18基底高差H新旧基础边缘的水平距离LL=(1--2)H原有基础新建基础4.其他因素影响相邻基础深度、地下室、设备基础、地下管沟等保持距离任务:选择基础的类型能力点能够根据对基础的分析,选择基础的类型知识点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基础的使用范围任务分析基础的类型很多,对于民用建筑的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条形基础、单独基础、井格基础、筏片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即钢筋混凝土基础)。刚性基础又包括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等。基础类型—按基础构造形式分(1)条形基础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设置呈长条形基础构造型式的确定随建筑物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基础类型—按基础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基础类型—按基础构造形式分(2)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梁柱构成的框架、排架及其他类似结构时,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称独立基础。(主要用于柱下)图独立基础(a)阶梯形(b)锥形(c)杯形以墙为承重结构,而地基承载力较弱或埋深较大时,可用墙下独立基础基础类型—按基础构造形式分基础类型—按基础构造形式分•(3)井格基础•当结构的地基条件较差时,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避免各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