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摘要】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其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1.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3.档案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关于中国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第1页共4页4.档案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建设。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1.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2.加快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3.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i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二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第2页共4页索、查询服务;三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邮电信息网络等,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四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发布。4.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