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和专栏VIP免费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和专栏_第1页
1/4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和专栏_第2页
2/4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和专栏_第3页
3/4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总汇2013年7月24日艾滋病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1)普及艾滋病知识。2)杜绝性紊乱。是防止艾滋病性传播的关键。3)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目前为此,约20%的ADIS患者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HIV潜伏期可长达10年以上之久,所以实际感染的人数可能更多,远不止已有的统计数;再者由于青少年性活动日趋频繁,年龄渐趋提前,因此对青少年要加强性教育使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免受HIV感染。4)使用避孕套。大量研究证明,这是阻止AIDS病人性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感染HIV的感染性。5)加强个人卫生,防止与AIDS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排泄物接触。如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刀等,提倡分食制。6)不吸毒,不静脉给药。7)医疗卫生部门应对血制品进行严格筛检,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8)严禁AIDS患者、病毒携带者等高危人群捐献血液、血浆、精子移植器官等。9)有被HIV感染可能的孕妇应作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应行人工流产,对已生的婴儿应进行临床和血清的检查,未感染的应使用人工喂养。10)加强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和推广。红眼病红眼病又叫做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由于其临床表现首先是眼睛结膜充血。除了结膜充血之外,眼睛的异物感、灼热感也特别明显。另外还有流泪、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眼结膜高度水肿、视物模糊,部分病人还有轻度全身不适、发烧、头昏、头痛、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般经过一周后逐渐恢复。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它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往往是一个人得病,造成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的广泛传播。红眼病的传染性强、免疫力低,就是治愈后再接触病人也还可以重复感染发病。发病急,流行快是红眼病的另一特点。一般在感染细菌后的两天内发病。得了红眼病常会感到双眼发烫,眼睛发红,还有些轻度畏光。紧接着还会觉得眼皮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所以预防的最主要措施就是不要随便使用别人的物品,如毛巾、脸盆,还要注意双手的清洁,不要随便揉眼。如果感染了红眼病,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每1至2小时滴注一次。即使症状好转,也最好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复发。另外,患病时不要把病眼包扎起来。因为包扎病眼有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会加重病情。肺结核病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肺结核病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菌最容易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肺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和树立信心。得了肺结核病既不可麻痹轻视也不必恐惧悲观,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去获得咨询和服务,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这样肺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二、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怎样才能控制传播?(1)、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喷出,漂浮在空气中,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2)、控制结核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尽早发现病人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病菌,降低和消除传染性。此外,病人不要当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必要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3)、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人(尤其是孩子)、邻里、同事等都极有可能受到传染,他们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必要时应到专业结防机构接受相应的检查和预防性治疗。三、结核病主要有哪些症状?(1)、肺结核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2)、肺结核病的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其它肺部疾病也会产生这些症状。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状大都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多数病人早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和专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