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中大型水生植物的运用Page2生态修复中大型水生植物的运用我国水资源概况大型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水生植物的分类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水生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应用优缺点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Page3《200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6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个;Ⅲ类的5个;Ⅳ类的6个;Ⅴ类的5个;劣Ⅴ类的9个。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1]水质情况Ⅱ类水质Ⅲ类水质Ⅳ类水质Ⅴ类水质劣Ⅴ类水质Page4创新的治理技术路线AddYourText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植物培养接种的微生物水生动物转移、转化及降解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细菌水蚤和螺蚌鱼Page5水生维管束植物高等藻类大型水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的分类大型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植物个体比较高大光合作用利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CO2和NH4+、PO43-等营养物质,并释放出O2Page6大型水生植物的四种生活型[2]生活型生长特点代表种类挺水植物根茎生于底泥中,植物体上部挺出水面芦苇、香蒲漂浮植物植物体完全漂浮于水面,具有特化的适应漂浮生活的组织结构凤眼莲、浮萍浮叶植物根茎生于底泥,叶漂浮于水面睡莲、荇菜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于水气界面以下,根扎于底泥或漂浮于水中狐尾藻、金鱼藻Page7大型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Page8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去除机制去除机制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物理化学作用富集吸附沉降Page9植物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下面将列举些研究和应用较为普遍的几种大型水生植物[3]。Page10植物吸收芦苇污染物去除功能:去除BOD、氮生长特点:根系非常发达,生长速度快Page11凤眼莲生长特点: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富集镉、铬、铅、汞、砷、硒、铜、镍等;吸收降解酚、氰;抑制藻类生长物质。污染物去除功能:植物吸收Page12浮萍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污染物去除功能:富集镉、铬、铜、硒;抑制藻类生长植物吸收Page13狐尾藻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污染物去除功能:吸收TNT、DNT等结构相近化合植物吸收Page14微生物降解微生物是净化污水的主要“执行者”,它们把有机质作为丰富的能源,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物理化学作用Page15Page16水生植物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相继筛选出了一大批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植物,结合各种生态环境,构成不同的生态处理系统。其中,有些成熟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生态整治工程中。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Page17定义: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污染物,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