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案例教学要求: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四肢、肌肤、一丈、滋润、混沌、创造”等词语。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4、有感情课文。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精彩三分钟今天的精彩三分钟时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猜出他的反义词,看谁积累的词语最多,反应最快。(评析:精彩三分是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每次都是学生自己主持,自己准备,自己表演,在这节课上,教师事先设计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猜反义词游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后面的发现句子中的反义词做好了铺垫。)二、导入课文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美丽的神话传说就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远古时代,就留传着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想了解这个神话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神话,齐读课题。(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导入时教师引出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学生对神话都很感兴趣,有一种想了解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我们昨天已经预习过,预习好了吗?那我就来考考大家吧。这里有几个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四肢肌肤一丈滋润混沌创造)(1)四肢、肌肤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吗?指导:很多与身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2)一丈有多长吗?指导:一丈相当我们教室的高度。(3)滋润这两个字都与什么有关?指导:田地干涸了,浇上水,那么田地就滋润了,人口渴了,喝上一口水这时喉咙就很滋润了,感觉非常舒服,读出舒服的感觉来。(4)课文里什么是混沌的?2、你能用创造一词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真的很会读书,整篇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大家齐读这句话。(评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检测预习环节,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了解,为整堂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学习“开天辟地”,1、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的朗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一直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面对混沌一片的宇宙他是怎么做的?(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1)抡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拿起?读出力量。(2)还有哪一个词语体现盘古用了很大的力量?读出力量。2、读得多好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词语就叫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播放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只见(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1)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两个句子的特点。有反义词。(2)指导读出轻而清。重而浊。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3)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分开容易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理解“缓缓”“慢慢”。读出艰难。(评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水平不同,以便让每一个都有参与的可能,重点词的体会都是让学生从读中体会的,从读中感悟,层次一级比一级深,学生学起来也感兴趣。)五、学习“顶天立地”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这时他是怎么做的,邀男生朗读第三自然段。1劈开天地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出示: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瞪着地。)(1)请盘古上台,来,头顶着天,脚使劲蹬着地,伸出你的手向上顶,用力,再用力?感觉力量怎样?读出力量。(2)所有盘古们,来,头顶着天,脚使劲蹬地,伸出手来,使劲顶,用力了吗?来,读出你们的力量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