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政府民政工作计划发挥民政推进社会建设的骨干作用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发挥民政推进社会建设的骨干作用为主线,以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为保证,立足当前、固本强基,着眼长远、创新有为,在民生保障上重质量、在社会管理上强能力、在公共服务上促规范、在双拥创建上求实效,着力实现民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建设服务民政、效能民政、创新民政、廉洁民政而不懈努力。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这条主线,认真做好提标、扩能、创新、保障工作;突出一个重点就是对照框架协议内容,进一步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巩固基层民政工作基础。实现四个转变,就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解决基本民生向致力改善民生、维护民权转变;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特定群体向社会公众转变;在运转方式上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监管和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在发展布局上实现由注重发挥单项优势向更加注重整体谋划推进转变。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困难群体幸福指数城乡低保进一步规范低保审核审批程序,认真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完善低保标准科学调整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的定期核查和报告制度。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完成倍增计划任务,提高低保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城乡低保操作规程、低保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暂行办法,全面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有效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医疗救助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加强新农合、居民医保与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提高救助水平和效率。社会救助强化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完成事实孤儿的摸底、审批工作,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体系,建立四级工作平台。临时救助在提升效果、完善程序、拓展领第1页共5页域、丰富形式上全面创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中的补充作用。五保供养完善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在自愿条件下,实现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孤儿救助认真开展普查登记工作,落实孤儿教育,让孤残儿童快乐成长、幸福生活。救灾工作完善救灾预警、应急响应、灾情核查与评估机制,及时抓好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救助。(二)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开展需求调研,分级制定社会基本养老服务近远期规划,进一步搞好制度设计,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完成3所公办敬老院400张床位建设目标。鼓励民间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完成2000张床位目标。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教育基地建设活动,探索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优待的质量和水平,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的实惠。二是加快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各县区要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同时优化城乡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以社区居民、房屋信息为基础的三级联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城市社区档案,全面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实现城乡社区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区划地名服务工作。紧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积极开展行政区划的前瞻性调研,为完善城市的功能布局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地名管理体系机制,修订地名公共服务中长期规划,推动地名命名前期介入工作,从地域特征出发加强地名文化研究,在地名命名、使用中注入浓厚的文化元素,提升地名的内涵质量。四是大力推进殡葬公共服务。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扩展惠民殡葬项目,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大力推进公益性骨灰堂和环保、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城市发展和实际需求搞好公墓建设规划,满足群众多样化丧葬服务要求,降低安葬成本,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