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王妍212322教材简解: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设计理念: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题目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主动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思路:了解情况,相机导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题,延伸下节——作业练习,深化巩固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1).读准:半晌讨论草堂没有见着茅塞顿开读好:蜿蜒起伏的山冈疏疏朗朗的松林清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秀丽宜人的景色诚心诚意地邀请恭恭敬敬地等候(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如何?)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一圈、划一划,再写一写你的感受。2.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①刘备生气地说……(抓住刘备的语言突出他的真诚,跟张飞的语言一对比,诚心更为突出)②离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师引导:张飞不满地说:“大哥,还有半里多路呢,干吗要下马步行呀?”刘备会怎么说呢?③刘备上前轻轻敲门。④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出示:等了半晌工夫,张飞耐不住了,气冲冲地跑到刘备跟前说:“大哥,都站这么久了,他倒躺得安稳,太欺负人了!”刘备说:“。”又等了一个时辰,关羽也忍不住对刘备说:“大哥,咱不等了,改日再来吧!”刘备说:“。”⑤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迫切想见诸葛亮,诚心去拜见诸葛亮)每一处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感情朗读。3.师小结:作者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刘备的诚意。(学生齐读)4.引发辩论:咦,这么长时间诸葛亮真的睡着了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5.总结:刘备就以他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四、质疑问题,延伸下节课文学到这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带着这些问题延伸到课外阅读,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五、作业设计:1、写一写本课生字新词。2、背一背第三自然段。3、你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刘备,请你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板书设计]三顾茅庐(恳请)(辅佐)刘备────→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