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农膜的应用、污染及防治吴开页01农膜应用03农膜回收04可降解农膜02农膜污染目录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逐渐在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烟叶等作物中推广应用。这一技术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1、农膜应用种植区域北移3--5个维度作物增产30%--50%增值40%--60%被人们称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1、农膜应用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应用作物种类已达40多种覆膜蔬菜、西红柿等花生、烟草、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1、农膜应用不同区域地膜应用量不同区域地膜应用量地膜应用面积分布图农膜在各省份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山东、新疆、河南、四川、河北为用膜大省1、农膜应用农膜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在1991年农膜的使用量仅为31.9万吨截止2014年,农膜使用量增加到258.02万吨,增加了8倍多。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大,污染日趋严重。1、农膜污染地膜覆盖技术白色革命白色污染2、农膜污染我国地膜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滞后,缺乏有力的残膜回收措施,使得残膜逐年累计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近些年来,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产品越来越薄,造成地膜强度低,易破碎,并且在使用后难以捡拾回收,从而导致土壤中残膜污染越来越严重地膜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聚乙烯材料,分子结构十分稳定,在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光降解和热降解,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一般情况下,残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时间白色污染危害造成环境污染,妨碍耕作活动。随着覆膜年数增加,土壤中不断积累的残膜缠绕农机妨碍耕作活动。引起家畜消化不良,甚至死亡。残膜碎片可能与农作物秸秆和饲料混在一起,牛羊等家畜误食后造成肠胃消化功能不良,严重时引起牲畜死亡。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污染越来越严重,必将导致生产和环境问题。白色污染危害影响种子发芽,降低作物产量。影响种子发芽和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的同时,残膜隔离作用影响农作物正常吸收养分,影响肥料利用效率,导致产量下降,减产率8.3%-54.2%。影响土壤通透性和土壤肥力。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降低土壤通透性,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肥力水平。残留地膜机械化回收技术防治措施新型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根据我国地膜残留污染的特殊性,现已开发出了滚筒式、弹齿式、齿链式、滚轮缠绕式和气力式等残膜回收机具,部分机型不适应当前的农业技术要求、作业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农膜回收残膜回收率低仅30%左右卸膜不方便仅能回收表层残膜本处对比三种农膜回收机械,分别是搂膜耙、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清膜整地联合作业机。工作原理:秸秆还田机对秸秆粉碎后通过抛送筒把秸秆抛送到机具后方,为后续残膜回收作业创造了一个干净的工作面残膜捡拾滚筒将土壤表面残膜挑起,随着滚筒的转动,将残膜带到脱膜位置残膜脱送叶轮从捡拾滚筒上脱下残膜并抛送到集膜箱中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主要作业指标:作业速度:6.1km/h纯作业生产率:1.2/h当年残膜回收率:82%工作可靠性:92.6%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前置整地部件(圆盘耙片/钉齿/两者组合)对土壤进行松、碎作业,使残膜与土块分离;钉齿框对土壤进一步破碎、同时回收部分残膜;搂膜弹齿由多排构成,前排弹齿较粗、间距较大,后排弹齿较细、较密,弹齿可以回收地表土层大部分残膜;由碎土辊和扎膜辊对土壤进行进一步破碎并回收残膜,形成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的理想种床,达到播种条件。当机具行驶到地头时,再卸膜集膜成堆。清膜整地联合作业机主要作业指标:残膜回收率:≥76%工作深度:80mm纯作业小时生产率:4.7/h清膜整地联合作业机4、可降解农膜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可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进行降解的一类地膜。是以聚乙烯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生态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