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12-15(征求意见稿)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创“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由《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组成,以中央和自治区的规划建议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篇发展背景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XX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重大机遇,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第1页共13页一五”规划纲要制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十一五”回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工业“一强五优”、农业“两强多优”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比2005年的293.6亿元翻了一番多;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比2005年的18.16亿元翻了一番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自治区下达控制指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比2005年的8852元增加了81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0元,比2005年的3493元增加了2437元;移民地区农民纯收入达到3260元,与2005年的1517元相比翻了一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预计2010年,全市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9万人,参加基本失业保险职工27.3万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1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完善,基本解决了农民征地拆迁补偿遗留问题。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3亿元,比“十五”累计646亿元翻了一番半。建设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陆港、物流港和“三馆两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验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银川职教中心和一批新建、迁建中小学校全面建成,“教育在银川”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全面加快,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活动,《月上贺兰》回族舞剧、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成为银川靓丽的文化名片。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中国500强企业发布第2页共13页暨大企业高峰会、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市长论坛、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银川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全市党政群部门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干部人事、财政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不断推进机制改革,在事业单位稳步推进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