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均等化工作计划5篇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也很迅猛,全省有学校9800多所,成为全国第一大省。这为想读书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成为满足群众教育“众口难调”的一道“特色菜”。办优质教育要靠师资。广东从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实施了继续教育工程,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进修、培训的机会。去年完成了代课教师的“代转公”,中小学教师待遇落实了“两相当”,并推行绩效工资制,老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都大大提升。公平公正的招考制度,是公民感到安心、幸福的前提。XX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广东招考部门着力推进“阳光工程”,构建起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招生体系,给每个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综上所述,从根本上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突出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关注。自2005年底起,改革措施直指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及中央省级财政对农村及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国务院于2005年12月24日发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明确政府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担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新机制改革首次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次改革在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把“两免一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第1页共2页保障水平、校舍维修改造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新机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保障:一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简言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的现实面前,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做”以及“事情怎么做”这些核心问题,应当在加大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条件,将政府、市场和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继续积极推进新机制改革,真正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