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的目标确定与上课时的目标意识一、目标确定:明确方向三维目标的认识------过程意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在过程与方法中体现,也就是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具体的学科学习活动中。观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教学计划以前我们思考的是一堂课怎样切入,分几个板块,那个板块最能出彩。课堂上怎样开头,怎么过渡。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很精致,但是容易忽略目标。你听专家上课,与我们的很不一样。我们关注的是课的组织,害怕出错。专家上课关注的是目标,这样的课形散而神不散,课放得很开。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是指教案上是否有教学目标这一项,而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但现实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往往缺乏因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直接导致在目标设计上,经常出现以下问题: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有的老师写教案时光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下来,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所抄的教学目标。有的老师则先社恶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了,还没有写教学目标。⒉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目标的确定带有盲目性。这些教学目标,要么是抄来的,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要么未经认真分析和研究,是凭者自己大概的感觉写出来的;要么是按照一般的格式,千篇一律地写出来的。⒊教学目标不全面。一般情况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⒋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好检验。举例说,一些教参里每天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老师在教案上也这么写。但是,课文体裁不同,语文特点和感情特点也不同,朗读方式方法、策略和每节课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有不同。从朗读教学的目的来说,是重在理解课文,重在体验情感,还是重在传情达意?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朗读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⒌教学过程设计没有辉映、落实教学目标。有一位老师写《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有两项:认识本课7个生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对张家界景点的认识和体会张家界景色的美来进行的。对7个要求会认的字只字不提,对阅读中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如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没有任何设计。教材在阅读提示里要求学生读课文时想想“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每每段开头的一句话有什么用”,这其实是让学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放大,教学过程难以利用这个提示进行引导。可惜这为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个,教学目标中的几句话,也许只是对《标准》语句的摘抄,并没有成为老师心中的教学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教学中最严重的问题。试想,对教学目标都不认真思考和研究,一节课究竟应该干什么,究竟是为了什么都不清楚,教师和学生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么仪说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好大一部分)多可惜呀!(重点阐述三维目标)《标准》系统地推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中,这被认为是对过去教学大纲的最大发展。但是由于其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好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得不够好,甚至被一些老师当做“软任务”而不予重视。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要落实好这两个维度的目标,除了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以外,主要是在实践中探索出落实的途径,并增强这方面的意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就潜藏在知识和技能中,同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接下来上课中的目标意识讨论中以举例分析。过渡:在备课时的目标确定上,我们要注意三方面:课时目标、学科目标、发展目标。⒈课时目标------“下要保底”:每节课都应有明确的知识目标,都应有学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