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认识时分。《认识时分秒》属于准备性教材,为以后三年级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二、过程性目标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几时几分。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一、情景导入。1.结合上课的时间,学习整时。谈话:小朋友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钟面)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们看现在是几时?(上午8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出示两幅图(上午7时小朋友起床穿衣服图,上午8时小朋友上课图),提问:各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谈话:7时到8时是1小时,1小时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这位小朋友在这一小时还会干些什么?谈话: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时刻做的,为了准确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时刻,就需要把1小时的时间细分,于是就有了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分。1小时里有多少分呢?我们把1小时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来是60分,所以1时=60分。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今天,我们继续认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二、探究交流。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谈话: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1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钟面上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12个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总结: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教学内容认识时、分教学课时1主备人徐佳兴复备人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2、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记时的。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2走到3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演示)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4.学生的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自己在钟面上拨一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