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6·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爱迪生发明电灯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解析: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美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电力和能源开发”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故C项正确;西门子制造发电机是德国的成果,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20世纪初解析:依据材料“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3.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动力的革命,下列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动力变化的是()解析: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多桅帆船是工业革命前的船只,借助的是自然力,故B项错误;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借助的动力是内燃机,故D项正确。答案:D4.1911—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时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材料反映出()A.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B.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C.英德两国尚未采取济贫措施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材料中英德少部分人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正是其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两国生产总值,无从判断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故B项错误;近代欧洲国家此时已颁布法律、成立机构等方式进行济贫,故C项错误;材料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威力巨大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C.先进的通信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解析:威力巨大的炮舰是工业革命前的传统的侵略方式,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确立了大机器生产,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倾销到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先进的通信手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宿迁高一考试)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A.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B.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C.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是垄断组织的现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生产高度集中导致产生垄断组织,是原因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垄断组织的生产是原因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7.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A.钟表制造业发展B.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C.与会各国的妥协D.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解析:根据材料中“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是强调世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