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和平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5分)1.B(A卑鄙(bǐ)C.狡黠(xiá)瞋(chēn)目而视D.混(hùn)和物)2.D(A.众志成城B.情投意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C.寥廓独当一面)3.B(试题分析:①近义词可以同语义的轻重、范围,适用对象,语体、感情色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等方面加以辨析,实词可用“去同存异组词法”“分解组词法”“反向组词法”“固定搭配法”“造句感知法”辨析,“防止”“防治”和“节操”“情操”,可用“去同存异法”区别,“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②根据“不要因为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选择)4.A(B“核心是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目的”杂糅C“满足”缺宾语“需要”D“突然猝死”语意重复)5.C(A项“顾两丝”B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删去。D项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二、(9分)6.C(第四段末尾,“在创新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助长'去中国化'的思想”,“对创新认识上的偏颇”只是助长“去中国化”的思想。)7.D(A造成“去中国化”这一思想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系也存在问题。B“'去中国化'的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这一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我们部分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偷换概念。C没有什么关系错,原文是“不无关系”。)8.B(“诸多危害和危险”是作者的陈述,不是有识之士的观点。)三、(12分)9.C(引:序、序文)10.A(皆为介词,译为“因为”。B.他,代词;也许,语气词。C.他,代词;到、往,动词。D.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停顿,句中语气助词。)11.D12.C(惊慌失措的,应是富公的从者)第Ⅱ卷四、(21分)13.(8分)(1)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废”1分、“恨”1分)(2)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才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为使”1分,折冲1分,句意通顺1分)(3)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或”1分、“何其”1分,“以为夷狄笑”被动句式1分,)14.(8分)(1)旅雁的形象:①失群孤独,饥寒交迫。②心忧迷惘,凄苦哀鸣。(每点1分,共2分)(2)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心惊害怕。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每点1分,共2分)(3)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2分)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2分)15.(5分)(1)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3)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4)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5)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五、(21分)16.(4分)BE(B.后一句无中生有。E.报岁兰本身无悲切气息的特质,是它花开一年一度使人感到悲切的气息。)17.(3分)①是叙事抒情的线索,使文章意蕴丰富,结构紧凑;②串联了作者对父亲的回忆;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父亲就像报岁兰一样单纯而又普通,表达对去世父亲的深切思念。18.(4分,每点1分)①勤劳而智慧;②淡泊名利;③性情高雅;④朴素亲切。19.(4分)①作者就是在目睹报岁兰一年一度的开放中,从幼年走入中年,花开说明旧的一年已经逝去,作者内心充满了遗憾和焦虑。(2分)②这句话是对父亲语言的化用,正是时间带走了自己的父亲,话里饱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2分)20.(6分)①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②文章中的报岁兰是美的,它美在朴素、亲切;同样作者心目中的父亲也是美的,他美在勤劳、质朴。③这种美因为不招摇而长久,因为久经生活历练而沉静,深入骨髓,让人欲释不能。(①②③点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六、(12分)21.微写作(8分)本题考查考生能用精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