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试卷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卷Ⅰ(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36.《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37.《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38.“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等级森严C.神权色彩浓厚D.世卿世禄39.“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设内阁40.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41.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D.保证了皇权独尊42.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B.汉武帝设置中朝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43.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4.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中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这表明A.鲁迅先生不愿用写文章的方式来纪念孙中山B.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不是中华民国C.鲁迅先生认为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最好纪念D.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就是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4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6.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47.《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48.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变得炙手可热——政府听证。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49.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50.香港特区政府在庆祝回归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