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01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考点说明】说明文是以介绍和说明事物性质、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在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随处可见。说明文阅读历来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査的主要内容之一,能熟练把握说明文阅读的要领显得尤为重要。考点解析:说明文常见的考点有: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把握。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分析。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及理解。4.对文意、层意和段意的概括。5.对文章段落结构及特点的分析。6.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及分析。这些考点主要涉及两大考查的重点:一是整体理解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如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归纳说明的主要内容,理清说明的思路等;二是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点理解运用,如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方面的特征等。这就要求我们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知识要有足够的准备,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在实际做题中能够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考查趋势:从近几年的中考说明文文本选材来看,更多地关注文化、关注现实,突出了文本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一扫以往的枯燥无味之感。在题型设计上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提信息、理顺序;二:明方法、析作用;三:品语言、悟效果。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仔细品读、辨明题旨、结合要求、审慎作答,反复检查,订正修改。【考点突破1】:把握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考点概述】:1.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3.判断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见题型】: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本文这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方法指导】: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可以采用从标题入手,抓段首句和中心句,分析材料后归纳等方法。(1)抓标题法。有的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2)抓关键语句法。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代对象的特征,以便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一开始就明确交代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抓住这个全文的中心句就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有时候说明对象的特点不止一个,我们就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段首句和中心句,理解归纳段意,筛选主要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3)“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对于这一类题型,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2.判定说明顺序,理清结构层次。(1)就说明顺序而言,要牢记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说明产品制作、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2)说明文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承接式等。方法是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三、典型示例雪水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