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20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1.任何社会意识都会有其社会存在的根源。()答案T2.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答案F解析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作用,不仅要看它是否适合经济基础,还要看它是不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答案F解析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4.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答案F解析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的。5.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人们的错误认识。()答案F解析错误认识最终要靠社会存在的变化得以消除。6.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这段话蕴含的社会历史观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从社会历史观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①属于认识论,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③说法错误。7.改革开放至今,国务院进行了7次机构改革。尽管每一次改革的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使政府活动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是因为()①改革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改革能彻底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是因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①说法错误;④说法错在“彻底”。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众多新的名词,“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这两个理论名词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和谐发展转变。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说明了()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答案D解析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说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9.2018年3月12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国务院精简机构,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其哲学依据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政府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与题意不符。1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这说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①认清当前形势,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主力军的作用,不断更新发展理念③积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题意表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认清当前形势,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发展需要,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②排除;④中“避免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