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初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u:64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葡萄酿成酒②石油分馏③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霓虹灯光闪烁⑥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钢、铁锈、胆矾B.铜、空气、浓硫酸C.生石灰、熟石灰、食盐D.氧气、冰水混合物、浓盐酸3.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B.羊毛、涤纶——灼烧,闻气味C.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用酚酞试剂能一次性鉴别出来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4.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向pH=10的溶液中滴加大红花汁,大红花汁变成粉红色C.万寿菊不宜用作酸碱指示剂D.可用雏菊花汁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得分评卷人6.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其污染治理的反应原理之一为:2NO2+2NaOH===NaNO2+NaNO3+X,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A.H2OB.NH3C.NO2D.HNO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固体遇稀盐酸有气泡放出,则固体可能含碳酸根B.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一种营养素C.合金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耐腐蚀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8.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酸雨的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Fe2O3+3CO高温2Fe+3CO2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9.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B.“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D.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10.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体积相同的同种生铁块。在a中加入食盐水,塞上橡皮塞,如右图所示。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主要成分是铁,也含有少量的碳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开始左高右低,最后两边相等C.两试管中铁均被锈蚀D.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2C+2Fe+3O2=2FeCO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6分)11.(1)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膳食。某同学的午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副食:豆腐、红烧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_;该同学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_________。(2)食盐中加碘的目的是。12.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是初中实验加试的考查项目,其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掌握。如:过滤时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蒸发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请你再各举一得分评卷人例,,也有一些因素会影响过滤效果,导致过滤几次滤液仍然浑浊;如:。13.地沟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地沟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第二类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第三类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地沟油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第一类地沟油和第二类地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