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的社会问题探析摘要:当我们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克隆”一词不再是一个新兴词汇,我们对它并不完全陌生。然而克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大量失败,曲折地缓慢前进。从克隆动物“多利”到如今纷争颇多的“克隆人”,无不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科学技术应往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利的方面发展,当“克隆人”威胁到人类社会,该技术就不应得到提倡,甚至应该禁止。我们应在同种事物中分辨对立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关键词:克隆人;克隆技术;治疗性克隆;道德;法律1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1.1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是一种类似无性生殖的人工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克隆技术与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克隆技术操纵着实验体的繁殖过程,有意识的设计产生完全一样的复制[1]。图1绵羊多利我们发现,最优良的水稻的种子培植出的水稻也更优良。这是我们有意识的控制生命发展的开端,也是克隆技术的发展最初的出发点。1952年,蝌蚪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克隆的动物,开始了克隆史的篇章。1996年,世界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如图1)诞生了。199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用成年细胞克隆出50多只老鼠,并接着培育出3代遗传特性完全一致的实验鼠。与此同时,其它几个私立研究机构也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克隆出小牛。2000年,美国俄勒冈的研究者用与克隆多利羊截然不同的方法克隆出猴子,科学家将一个仅包含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分裂为4份,再将它们分别培育出新胚胎,唯一成活的只有Tetra。2013年,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学家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地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共598只实验鼠[2]。1.2克隆技术的优缺点克隆技术迈出了生物科学上突破性的一步,有跨时代意义。它有着以下优点:1)改良品种。例如杂交水稻,也是一种克隆,它可以缓解粮食危机。2)改变粮食作物的基因型。例如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大量对人类大有裨益的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例如养殖产蛋质量高的鸡、鸭等,也可以培养肉质优良的家畜,提高社会食品的质量。4)可用于基因治疗,依靠分子克隆技术,在清晰了解致病基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医疗保健工作有着重大影响。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克隆也不例外。克隆技术的缺点使得这项技术众说纷纭:1)克隆技术干扰着自然的演化过程。克隆技术使人们有意识地人工繁殖最有利个体,而不是遵循自然规律进行优胜劣汰。2)克隆技术还不够成熟,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生物专业参与,而且产出的克隆动物的残废率和早衰率相当高。3)克隆会减少遗传变异,克隆出来的产物都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这就会导致同样的疾病敏感性,同一种群的克隆产物,也许一类危害不大的病毒将会危及全国的畜牧业。4)如果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使用在人类遗传,男性也失去了意义。1.3克隆技术的现状1996年至2016年科学家有(15种哺乳动物)被克隆。虽然经过了20年之久,并有15种哺乳动物被克隆,但克隆的成功率还处于相当低的状态:克隆的卵子中只有2~5%最后能成功地诞生出能存活的动物。每成功克隆一个动物,它们也都会在出生不久之后就死亡。哺乳动物的克隆非常复杂,例如多利的例子(如图2):第一步是去掉卵子的细胞核,然后把来自一个成熟细胞的核移植进去,在克隆多莉时,用的是一个母羊的乳房细胞。这两种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混合细胞像一个胚胎一样进行分裂。这个过程并非总能成功,威尔莫特说:“我称之为抽奖法,即使你用一直使用的方法,也有可能得到有严重缺陷或畸形的克隆动物,有一些动物会很快死去。”图2多利克隆解析2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克隆根据目的通常被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治疗性克隆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等。它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干细胞治疗,而非得到克隆个体。运用克隆技术获得人体早期胚胎,但目的不是将胚胎培育成人,而是为了提取全能型的胚胎干细胞,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使其发育成为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包括大脑、肌肉、血液和神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