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推进高中课改工作2010年9月,广安区11所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全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半年来,在广安区委、区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周密部署,教科研部门精心策划组织和指导,学校尽力合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正视困难、创新管理强化教科研、推行先进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课改的初步成效。一、面对新课改实施趋势,正视高中课改困难根据国家、省市高中新课改实施要求,广安区2010年秋季步入高中新课改行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地区学校,面对新课改实施一系列新要求,主要存在如下困难:1、教育资源不足。全区高中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明显不足,现有教育硬件资源有限,高中一年级生源多,招生压力大,大班额现象难以解决,小班化(每班50人以内)教学难以实现。全区普通高中学校配套的教学设施、多媒体、实验设备较为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低,难以保证新课程实施必要的课程教育资源,新课改中如何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学生学业成绩等新问题,新课改实施给高中教育质量是否带来严重影响,等等。2、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新课改的知识存量不足,缺少同化新课程的必要的“知识链”,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改十分困惑,对学科课程程标准难以有效把握,对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编排体例变化,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指导不能较好掌握,面对高中新教材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要求改变、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观念难以短时间内发生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改变,教师角色定位非常困难,由于学校应该配套的教学资源的缺乏,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跟不上,输出的教学容量相对小些,不能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感到教学压力大。3、学生忧心忡忡。据调查了解,功课门类多,新课程教材比原教材多三分之一,教材容量大,知识面较宽,学生反映,课本变多了,学习的内容多了,花在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的时间多了,由于学校和自己不具备信息技术的条件,难以完成新课程要求的标准,加1之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升学的压力,觉得很累,感到困苦。二、创新管理措施,开辟课改“绿色通道”面对如上困难,区委区府、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分析,采取了如下措施,开辟课改绿色通道,推进广安区高中课改工作。1、健全机制,保障课改实施第一,建立课改领导小组。区府、教育局在2010年3月就成立了广安区高中课改领导小组,区委分管教育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区府主管副区长担任该区高中课改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区教育局局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教育局政工股长、基教股长、教师进修校长、教研室主任、技装所长、电教馆长、高完中校长为成员;下设广安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区教育局),由分管教育的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落实了教育局管理、指导新课改的责任,切实加强对全区高中课改高中的统一管理第二,制定高中课改实施方案。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5月制定了广安区高中新课改实施方案。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中课改规范性文件,如《广安区关于成立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广安区高中新课改实施方案》《广安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部分工作项目安排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实施步骤、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起到统一认识的作用。第三,落实高中课改责任制。2010年5月,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区高中校长、主任会议,全面部署新学期高中课改工作,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并签订了课改责任书;同时教育局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召集教师进修校、教育局政工股、基教股、教研室、电教馆、技装所等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落实各单位负责人在高中课改推进工作中的责任,促使共同协调和研究解决高中课改实施中的困难。2第四,加大课改宣传力度。在启动课改工作之前,通过教育组织、学术会议、新闻媒体,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课改工作;区教育局和高中学校大力宣传高中性能课改,利用标语、墙报、板报、网络、期刊《广安教研》、《教育信息》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