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笔录问:你的鸡蛋是买来卖的吗?答:我喂有两个鸡生产的,只有10个……问:你带鸡蛋进城市沿街出售对不对?答:我来卖鸡蛋是错误的,应该卖给国家,今后的东西完全卖给国家,改正错误。处理意见:教育后,鸡蛋收购。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经济专题训练(十八)人民版必修2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据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3.《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4.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征。以下是中国民间的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A.最早出现在“十年动乱”时期B.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成果C.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D.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真实写照5.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材料反映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6.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7.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该措施实施的背景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D.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1977年万里在安徽金寨调研时被老区的贫困所震惊,带领安徽省委起草了《六条》:强调生产队(注:数量不定的农民组成的小集体)的农民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甚至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并鼓励农民可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该文件的积极意义在于A.最早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探索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相对符合材料中学者观点的是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