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八年级语文科试卷说明:1、本卷共三大题,21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内设有附加题作为补偿分。2、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一、基础整合(27分)根据提示默写或按原文填空。(10分)(1)斯是陋室,。,草色入帘青。(2)东皋薄暮望,。树树皆秋色,。(3)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悲伤叹息了,这真是:,。(用《长歌行》中的句子填空)(4)把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默写完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题号一(27分)二(43分)三(50分)附加题(10分)总分(120分)(一)(二)(三)(四)得分班级姓名座号……………………………………………………密………………………封………………………线………………………………………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suíjìng()区。(2)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gōng()。(3)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ghuángshīcuò(),船却走不动。(4)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gránwúcún()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书市上展示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发行的中外文学名著。B、当今社会,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真谛。D、参加这次网页制作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华南师大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教科研工作者。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以“幸福”为话题写一段语句连贯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内)。(6分)A组:渴望神往滋润温馨绚丽多彩历尽沧桑芸芸众生B组:既……又……,虽然……但是……,不但……而且……选用词语和关联词:(1分)使用的修辞手法:(1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2分)(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9题。(12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根据文意理解用原文填空。(4分)文章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体态,“香远益清”的香气,“,”的清高风度等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9、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