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16-2017学年度高二期末自主练习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D(A高士并非全为隐士。B“形成于先秦时期”不准确,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隐逸观对高士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但并不意味着高士文化就在这一时期形成。C由原文“艺术教化进一步寓于审美功能之中”可知,“摒弃了以往‘教化天下’的传统”错。)2.(3分)C(《静听松风图》、《高士图》意在证明“不同的时代,高士绘画追求不同的人文精神”;《采薇图》意在证明“在强调神似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是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3.(3分)C(主题是颂扬了高士志在山野的高雅情怀和完美人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A(3分)(B表现的是“我”不得不以假话安慰老人时心虚、愧疚、自责的复杂心理。C“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错。D“暗含了对当前农村干群矛盾激化现象的批判”对主旨理解有误。)5.(5分)①深明大义,送子参军。②爱子心切,思念成疾。③热爱集体,珍视荣誉。④不忘初心,支前奉献。⑤和善勤劳,自食其力。⑥满怀希望,坚强隐忍。(每点1分,答出其中5点即可。)6.(6分)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静谧、朦胧、凄美的氛围,烘托了陈大娘的感人形象以及作者离别时的伤感之情;(2分)通过对陈大娘一丝不苟缝制军鞋和眺望远山的动作描写,将耳闻之虚化为眼见之实,使陈大娘的形象更加丰满具体,深化了小说的主旨;(2分)小说以“我静静看着,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悠长。(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A(“直接导致”原文没有提及。)8.(5分)BE选B得3分,选E得2分。(A还有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C“力排众议,在众多方案中独选增量计算机方案”错;D引用萧伯纳的名言,是对梁思礼爱国情怀的概括,也是对他将爱国精神传递给青年一代的赞美。)9.(4分)①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诗句自勉;②心怀“工业救国”的理想留学苦读,以报效祖国;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新闻后与其他留学生制作国旗庆祝;④事事心系航天事业,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凯”“旋”;⑤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⑥自觉将爱国情怀和航天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C11.(3分)D(“《乐》”应为“《易》”。)12.(3分)C(原文是朝廷任命五大夫为一般官吏,将玩弄法令的人发配去砍伐荆棘和挖昆明池。)13.(10分)⑴(5分)皇帝派遣使者拿出郡县封国粮仓的全部粮食来赈济灾民,仍然不够;又向能够出借钱粮给贫苦灾民的巨富官吏和平民广泛征集(粮食),还是不能解救灾民。(重点注意“虚”“振”“募”“假”和定语后置句式的翻译。)⑵(5分)陛下寻求贤才非常费力,但还没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就已经杀了他们。以有限的贤士来放纵自己无休止诛杀的欲念,我恐怕天下的贤才将要耗尽,陛下跟谁一同治理国家呢!(重点注意“劳”“尽”“辄”“恣”“已”的翻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4.(5分)CD选C得3分,选D得2分。(C“往昔花好人闲的美好生活”的赏析不准确,也没有对比;D颈联对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错误。)15.(6分)对前三联所描绘的景象用“凄凉眼前事”进行总结概括,并回扣题目,抒发昔盛今衰之感慨;(2分)用“不独”二字一笔宕开,由眼前景象联想到火烧咸阳的历史事件,丰富了诗歌内容;(2分)由家宅写到国事,将忧民与忧国融为一体,深化了诗人情感,提升了诗歌境界。(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5分)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只是朱颜改③峰峦如聚④波涛如怒⑤山河表里潼关路(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曲高和寡: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设身处地:设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