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六安市统计局2011年3月30日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积极抢抓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契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态势,全年经济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和谐社会程度提高,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3.7:40.7:35.6调整为23.5:42.3:34.2。全员劳动生产率160752元/人,增长15.3%。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市生产总值676.113.7第一产业159.34.6第二产业285.824.2工业233.127.5建筑业52.78.9第三产业231.17.4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33.75.6批发和零售业37.49.8住宿和餐饮业14.49.2金融业14.29.1房地产业46.73.6其他服务业84.78.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3%,居住类价格上涨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17%。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类别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其中:食品106.3其中:粮食111.3烟酒及用品102.6衣着10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5.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3.2交通和通信9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7居住103.3截止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18万人,减少2万人;第二产业78万人,增加1.5万人;第三产业99万人,增加2万人。年末在岗职工19.86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3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89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3.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3.7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6.5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1.2千公顷,比上年扩大0.3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5.53千公顷,扩大3.87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59.1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20.4万吨,下降8.2%;棉花产量15607吨,增长18.2%。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459.11.9油料万吨20.4-8.2棉花吨1560718.2蚕茧吨593028.1茶叶吨168472.8水果吨383917.7蔬菜万吨126.95.4全年肉类总产量48.1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3.85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12.84万吨,下降2.6%;牛奶产量18591吨,增长15.5%。水产品产量26.24万吨,增长7.1%。当年人工造林面积6.13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93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678.6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557.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226.2万立方米。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0.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农用拖拉机28.15万台,增长2.7%;农用运输车27004辆,增长13.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56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96830万千瓦小时,增长11.9%。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29.3%。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26.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32.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和国有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4%和32.3%。全市33个行业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在主导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木竹棕草制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6.1%、45.6%和4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6.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5%。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246.729.3其中:轻工业118.326.2重工业128.432.5其中:国有企业7.132.3集体企业0.23.8股份合作企业2.08.1股份制企业194.43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819.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2.329.6全市规模工业1044户,比上年增加225户;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1,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企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