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中2016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D(A.埋怨mánB.发酵jiàoC.提纲挈领qiè)2.B(A.记忆犹新C.洋溢D.人事沧桑)3.A(乔迁之喜,原意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古人用来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捶胸顿足,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意兴索然,索然,全无、空尽之意,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4.C(A.两主争锋,前面的主语是“我们”,后面又出现主语“传统文化与热点时事”,在“传统文化”之前加“对”;B.滥用介词,“批准……被列入……名录”,去掉“被”;D.语序不当,并列短语的语序不当,可改为“这足以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让动物失明,甚至是杀死很多生物。”)5.A6.D(“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是大卫的姨婆教导大卫的话。)二、(6分,每小题2分)7.B(益:增加、增派)8.B(代词,这个计策/代词,这把匕首B连词,表承接C介词,表原因,因为D介词,表被动)9.D(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上册思温女为后,加尚书令,封魏王。)第Ⅱ卷(共82分)三、(21分)10.(6分)不如按兵不动来疲劳周国的军队(或:来让周国的军队疲劳),(之后)再跟踪并攻击他们,一定可以取得胜利。(3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萧思温因为边防失利,害怕朝廷治自己的罪,(于是)上书请求皇帝亲自率军出征。(3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11.(3分)通晓经史典籍;拘泥于小节或注重个人仪表(握笄修边幅);军事才能平庸(僚佐皆言非将帅才);④善于把握时机(表请亲征、立景宗)(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12.(6分)(1)“微根才出浪”:“微”极言荷花梗干细小,意为花梗才刚刚伸出水面;“短干未摇风”写出梗干之短,甚至连风亦不能使它摇动;这两句诗通过对荷花初出水面的细节描写极显荷之“新”。(3分。划线处各1分,答全得满分)(2)对新荷的喜爱或赞美之情:虽微小但却蕴含着美丽;诗人以荷自喻,写出自己应诏时的自信: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3分。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13.(6分)(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四、(14分)14.(4分)DE(D.以偏概全。“‘蜀道’的历史使用功能是用刀剑去更替朝代政权”,错,文中说的是“战争,是这条古道的主要使用功能”;E.“代替着他们沉默或者述说”一句用比喻的手法,错,应该是比拟的修辞手法)(4分。每项2分)15.(3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难行(3分。每点1分)16.(3分)内容上:概括出“蜀道”历史意义与价值;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总结全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蜀道”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分。每点1分)17.(4分)站在秦惠王的角度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略是致胜的关键所在;站在蜀王的角度分析——面对诱惑时,失去理智导致蜀国灭亡,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权衡利弊得失,不能因小失大。(4分。结合文章对典故进行分析2分,联系实际2分,言之成理即可)五、(7分)18.(3分)①迎合消费者的心理②但无法掩盖其在营销上的成功(3分。写对一句给1分,写对两句给3分)19.(4分)示例《烛之武退秦师》——攻心为上,巧舌如簧,智退秦晋纾国难;国家第一,义无反顾,敢取得失照古今。《鸿门宴》——楚霸王刀光剑影鸿门设宴;汉高祖绝地逢生千古留名。《纪念刘和珍君》——舍生取义谱悲歌是猛士;杀身成仁荐轩辕乃巾帼。(4分。上下联各2分)六、(40分)20.(4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萧思温,小名叫寅古,是宰相萧敌鲁之族弟忽没里的儿子。通晓经史典籍。太宗时担任奚秃里太尉,娶燕国公主后,担任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队中,(拘泥小节)又爱修边幅,手下属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