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3人类文明的引擎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A)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故选A项。2.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C)A.珍妮机的问世B.电力的广泛应用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交通工具的革新解析: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故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A.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而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C符合题意,正确;生物进化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A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是奠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不符合题意,排除;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D不符合题意,排除。4.“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D)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D.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应用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推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得到广泛地使用,石油的使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故选D。A、B、C项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均不符合题意。5.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C)①煤炭的广泛应用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⑥炼铁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当时的坦克使用的是依靠石油驱动的内燃发动机,并且依靠的是新的炼钢技术生产出的钢板使坦克坚固,防护能力强大,所以与坦克紧密相关的工业生产部门有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石油的广泛运用和炼钢技术的突破,答案选C。6.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发生于(D)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20世纪初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符合题意。7.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