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现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总量与最发达国家差距缩小。(1)1990年在世界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2)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3)2006年跃居世界第四。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2)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2007年,“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误区警示]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3)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提出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3.趋势: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形。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原因(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政府的大力支持。(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2.表现(1)1995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2)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3.影响(1)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传递、共享。(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3)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四、时尚中国1.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2.表现(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等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2)生活时尚①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3)流行语言:既有新创词语,又有外来词汇,也有港台语言等。[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服饰发展三大阶段及其特点”主题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5)科学技术的进步。2.互联网的特点(1)它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以实现。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3)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而且费用低廉。材料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1)在材料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2)从图三到图四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品位、发展、个性和文明。(2)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变。图示法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题二中国城市化进程1.为什么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转折点?(1)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化进程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3)城市的改革促进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