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摘要。本文是关于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个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XX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归纳为四种模式并选取各个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即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XX县区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区富贵养鸡合作社和XX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进行了模式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各个个案优缺点的对比分析,最终在XX省原有四种模式的基础上,从组织的宣传发动方式、组织成立后的政府角色定位、组织资金不足的解决方案、组织产品的销售网络搭建和组织的结构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模式建构,以使合作社的发展更具优势和潜力。关键词:个案、模式对比、组织创新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个案分析XX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自2005年起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合作社涉及农、林、牧、渔等领域,而且也出现了合作基础上的联合社,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了9000家,参加会员183万多户。就全省而言,合作社会员规模差距十分明显,在18个地市中,平均规模最大的是XX市,为790多户,最小的是XX市,为16户。合作社的成员分布大多局限于一乡的范围内,跨乡、跨县的合作社较少。尽管在不同的地方,合作社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但是也具备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合作社具有自发组织性,它带有明显的民间组织性质。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合作社的发展也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三是合作社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四是合作社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否则难以健康发展。结合调查结果,笔者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成立过程、会员之间的权责关系、合作内容以及运行绩效为标准对合作社进行了不同的类型划分,依据调查中涉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选取了河南地域内四种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社作为个案进行详细介绍:即兰考的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XX县区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贷款互助合作社、XX县区富贵养鸡合作社。(一)兰考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1.基本情况介绍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离XX县区城3公里,共有350户,1486口人,2860亩耕地,主要是水田,常年种植小麦、水稻的耕地有2600亩,稻、麦轮作。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在兰考挂职任副县长期间联系当地农民精英发起成立的。2004年7月,村支书张砚斌经何慧丽介绍,前往XX省定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接受有关合作社的培训;2004年8月底,他又同周孟奇、付玉平等4位农民精英参加了由何慧丽借用刘湘波等乡村建设资源力量组织的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他们接1受了合作的理念,看到了合作起来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他们于2004年9月16日成立了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为社员统一赊购麦种、购进猪仔等事项,使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合作的好处,许多村民陆续自愿入社。南马庄合作社的特色是以文艺促合作。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文艺队。目前,南马庄已有了秧歌队和腰鼓队。文艺队不但减少了合作社在养殖、种植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方面的困难,也扭转了村风村貌,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了农民的团结。2.权责关系合作社在内部设有全体会员大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合作社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其内部有理事长1名,理事5名),监事会——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保证合作经济的正常进行。此外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如种植协会、养殖协会、资金互助会、无公害大米协会,附属组织如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合作社一方面进行经济建设,如资金互助项目、统购活动;一方面开展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统领整个合作社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每星期四下午到合作社学习,学文化、技术、政策。3.合作社运行成果现已有230户参加合作社。无公害大米种植在2004年被选定为“农业部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