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山岛竦峙(2)自缘身在最高层(3)独怆然而涕下(4)风正一帆悬(5)赏赐百千强(6)学而不思则罔(7)小桥流水人家(8)箫鼓追随春社近(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语言运用(10分)2.B(3分)【详解】B.没有语病。A.搭配不当C.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水平”D.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发现、干预、制止”。3.(1)①处A__②处A__(2)甲处A乙处B(3)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6分)4.D(后两句表虚写,表达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雄心壮志。)5.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6.(4分)(1)回头看(2)修养(3)竖立(4)埋没7.(3分)B8.(1)(2分)秦伯感到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2)(3分)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9.(4分)烛之武先分析了当时的形势(1分),越国鄙远,厚邻薄君;又许以利益(1分),行李往来,共其乏困;接着引用史事,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2分),慷慨陈词,最终说服了秦伯。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10.D(全文的线索是作者“转身”的经历和感受,D项“情感变化为线索”有误)(3分)11.(1)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春花之多,比喻的运用使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3分)(2)“文明”与“孤苦”相对,发人深思,它警示人们在发展进步之时,勿忘给孤苦人群带去文明的关怀。(2分)12.“秦岭女孩”纯真自然,是美的化身。(1分)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1分)首先以“‘拈花微笑’的仙境”侧面烘托(1分),然后从装扮和神态等方面正面描写,(1分)最后从“我”的心理和行动两个方面进行侧面描写。(1分)13.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得就像你“转身”一样,身边的一切都不是从前的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3分)14.从结构上看,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