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基础夯实1.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解析: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成为欧洲的宿敌,而在美苏争霸的威胁下,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识到法德联合的必要性,故选A项。答案:A2.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答案:D3.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导学号52380100)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解析:材料“建设欧洲人的欧洲”“用一个声音讲话”反映了西欧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以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故选B项。答案:B4.关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此举是“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欧洲,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但也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出现了“批评”。故选D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可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不当,“马歇尔计划”是用隐蔽的经济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答案:D5.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经济白皮书》:“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A.在美苏对立情势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地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机遇”的要求。美国为了在亚洲对抗社会主义国家,对日本进行扶持,这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故选C项。答案:C6.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捍卫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方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答案为B项。答案:B7.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铁托的话反映了()(导学号52380101)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B.美苏“冷战”开始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D.经济区域化趋势出现解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A项错误;美苏进入“冷战”时期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了铁托反对结盟、坚持独立道路的主张,表明其坚持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答案:C8.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