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融入社会发展自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所需课时听觉与声音第一周1声音与健康第二周1拒绝噪音第三周1盛大的节日第四周1我们的舞台第五周1怎样得到零花钱第六周1零花钱怎样花第七周1学会储蓄第八周1纸与生活第九周1节约用纸第十周1纸艺第十一周1汽车与环境第十二周1汽车与环境第十三周1汽车与环境第十四周1本学期活动小结第十五周1课题:1声音与健康教学目标:1.感受现象(事物)与引导认识的关系。由于要求学生认识“声音与健康”这一相关事物都比较抽象,没有具体表现的形态,只存在:声音产生的原体和健康的载体,所以组织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亲深感受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受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2.注重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3.体现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听觉与声音活动目的1.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姿多彩。2.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量,音高的不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通过两个小实验,学习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活动步骤:1.课前指导:a)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身边的声音。b)设计一些表格,收集一些有关生活中的声音素材,为课堂活动做准备。2.课内实验:“小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通过实验比较和原因分析,引导学生验证,体会声音的多姿多彩,激发求知欲,引导到课外延伸活动。第二课时:声音与健康活动目的:1.知道声音对人健康的影响。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活动过程:(策划组织,音乐欣赏会)1.`采访调查乐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作用,通过采访与小组交流拓展知识面2.音乐欣赏会(1)确定音乐欣赏会的主题(2)音乐欣赏会的组织形式(3)欣赏会的小结第三课时:拒绝噪音活动目的:1.认识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噪音的分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活动过程:1.分小组调查学校和生活社区的环境噪音污染的资料。2.课堂上组织显学生调查小组交流,分析资料弄清噪音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3.指导个案分析。讨论分析噪音对教学的影响注重对学生自觉尊守学习记律,自治自理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指导学生自订守则,归纳后形成班内环境保护行为公约活动反馈:课题2:多彩的艺术节教养目标:(1)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了解、接触有关组织活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运用信息技术、统筹的能力。(2)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并让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鼓励学生积极与活动,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意识。教育目标:(1)懂得与同学沟通,形成良好的交往态度,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特长。(2)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排演节目,培养团队精神。(3)让学生大胆把自己的特长表达出来,在艺术节里承担一项任务。(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角色意识和创业意识。发展目标: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信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效的开展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活动能力,组织,策划,研究统筹等能力。第一课时:盛大的少儿节目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少儿艺术节的活动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2.通过上网、查阅书刊、调查等途径,知道儿童艺术节的基本操作,节目类型。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已知道的资料,要进一步扩大了解面则应该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各种方法。2.引导参观、欣赏、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3.经过前先前两个活动后对艺术节的整个组织、策划应该有了一定的印象,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转换为初步的设想。通过个人的构思、小组讨论等形式把自己对艺术接的设想写下来。第二课时:我们的舞台活动目的:1.通过上网、查阅书刊调查等途径,明白儿童艺术接的基本操作,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进入艺术节的计划过程。2.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艺术活动发展的好处,培养才能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的意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