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每小题3分)1.C(A项“讷”应为“nè”。B项“呱”应为“gū”,D项“豢”应为“huàn”。)2.B(A.瘴——障C.暴——爆D.究——咎)3.A(“余勇可贾”,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B项“缘悭一面”,指无缘相见,与后文二人“同游”相矛盾。C项“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该成语在句中属褒贬失当。D项“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这里形容极度不安,应该用“如芒在背”)4.D(A项,问号改为逗号。B项,句号在引号内。C项,冒号管辖范围错误,应将“等”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5.D(A项“高达五成以上”不合逻辑。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源于”或“表现”。C项“感到一股浓浓的工作氛围”主语残缺。)二、(9分,每小题3分)6.D(A、B两项从否定的角度概括,角度不当;C项是论题。这三项都没有揭示作者的观点,因而不是文章的主旨。)7.A(A项以偏概全,没有揭示“真义”,只是人生的状态。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融入社会,努力为人类造成幸福,并享受幸福。)8.B(A项不分对象,“太迂阔”说法是针对佛教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宗教家。C项强加因果,科学家只指出了人类的物质性,没有否定“人生真义”。D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观点是与前三类相比较而言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文无据。)三、(12分,每小题3分)9.C(“期”,期望,希望。)10.D(A项“以”:前者介词,用,也可活译为“率领”;后者介词,因,因为。B项“于”:前者介词,表处所;后者介词,表对象。C项“之”:前者助词,补充音节;后者助词,的。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11.B(①是康怀英在朱瑾让其守城时投降梁太祖,④是后唐庄宗的的做法,⑤是梁太祖饶恕了康怀英并让他担任右卫上将军。均不能表现其“毅勇”。)12.A(“顺势夺取了翟州”的不是李周彝而是康怀英。)四、(24分)13.(1)直到天明,岐州的军队解围离开,康怀英身上十多处受伤。(“迟”“解”“被”要译准)(2)梁太祖听说晋有丧事,周德威离去,也回到洛阳,众将领也稍微松弛。(“少”“弛”要译准)(3)刘知俊袭击了他们,康怀英大败。调任镇守感化军。(“掩击”“徙”“镇”要译准。上述三小题共10小句,亦可每句1分。)14.(1)这两句采用了设问和拟人(或双关)的修辞手法,借柳“思”(丝)的柔软巧妙地写出了魏王堤上柳树透露出春来的消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之情,含蓄而有情致。(2)两个“闲”字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观点,1分)白诗中诗人是悠闲的,在鸟语花香还没有到来的早春,诗人信马由缰,闲逛一日,在魏王堤的垂柳中发现了春来的消息。杜诗中诗人貌似潇洒自在,实际上隐约地透露出孤寂之感和愤世之情,是对虚度光阴的沉痛反思。(分析3分。如认为两诗情感相同,都是悠闲自在的,亦可酌情给分。)1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五、(12分)16.③⑥⑤②①④(4分)17.(示例)王朝闻的“朝闻”二字,出自孔子《论语》中的句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表达了他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愿望和志向。(或:谢冰心的“冰心”二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蕴含着作家对正直清白、冰清玉洁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或:周星驰的“星驰”二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表明了他不甘平凡、渴望成名的理想和愿望)(4分)18.示例一:两个顽皮的小男孩,俨然一对小斗鸡。在路边,做游戏。弹球比人还顽皮,蹦蹦跳跳一边去,就是不进小洞里。(比喻,拟人)示例二:圆溜溜的脑袋,圆溜溜的弹球,圆溜溜的小洞,俩个娃娃耐心专注,可惜球球无精打采呢。(排比、拟人)(修辞要恰当,想象要合理,可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赋分。)六、(18分)19.清明回乡下,因吃饺子在二叔家发现青花瓷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