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辅导热学部分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结构】专题训练一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中考命题热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物质的状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2、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不同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是说晶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熔化,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非晶体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它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成液态为止.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同.晶体的熔化图线是一条折线,见图l所示;而非晶体的熔化图线是一条曲线,见图2所示.图1图2(4)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非晶体有:松香、蜂蜡、沥青.#例: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答:以海波的熔化图象为例,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弄清以下几点:(1)图线上各线段所代表的物理意义AB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态吸热升温的阶段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可立即查到。例如:加热到3分种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交图线上AB线段于K点,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K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于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40℃。(3)从图线上可判定晶体的熔点。图线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可从B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标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从图上可知道海波的熔点是48℃。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名称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汽化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处气压大小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例:冬天,我们在窒外吐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这些“白气”都是小水珠。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而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哈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液化放热而成小水珠。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夏天气温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冰糕放热降温而液化成小水珠。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总结】1.上述的物态变化可知,物质的三态可以互相转化,为便于记忆,可用下图帮助你。2.物态变化的知识可归纳为“6个三”:(1)三对可逆的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2)三个吸热过程: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