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其主要原因是A.道路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2.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西航在以下不同点中最能产生实质性不同影响的是A.前者到达区域仍在亚非地区,而后者却发现了新大陆B.前者在时间上早于后者,规模上大于后者C.前者主要是一种政治活动,后者是一种经济活动D.前者是友好贸易,后者是掠夺性贸易3.戚继光抗倭斗争取胜的根源在于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B.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C.抗倭军队相互配合D.戚继光练兵有法、指挥有方4.明清时期,反击外来侵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不包括A.康熙帝B.张居正C.戚继光D.郑成功5.1685~1686年,派兵两次大败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乾隆帝D.雍正帝6.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新现象的是A.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B.开始与非洲国家进行交往C.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D.开始接受西方的一些先进科技7.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的立场是A.互不相让B.互相指责C.你争我夺D.平等协商8.戚继光的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其中“海波”借指A.倭寇的侵扰B.飓风的袭击C.荷兰人的入侵D.葡萄牙的骚扰9.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租借,这表明A.澳门已成为殖民地B.澳门已被占领C.主权已归葡萄牙政府D.澳门主权仍属我国10.在下列有关史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朝时,我国远航可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明初,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C.历史上最早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西方殖民国家中包括葡萄牙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用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自行其教。——清朝《文献通考》材料2:(嘉庆十三年,1808年)据香山县禀,有英吉利兵船三只,又续到六只,带有炮械火药等物……。派兵三百名登岸,住居澳门之三巴寺龙嵩廓,分守东西炮台等语。臣等现在查照成案,除其余各国照旧开舱发货外,惟将英吉利货船暂行停止开舱,如再不遵,即停止买办。——《两广总督吴熊光等奏查英国夷兵擅入澳门请旨暂停该国货易折》回答:(1)据材料1,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情况。(2)据材料2所提澳门是何时被何国占领的?材料中表明两广总督对该国和英国各持什么态度?谈谈你的认识。(3)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指出明清之际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三、问答题(共10分)12.从明朝前期到清朝前期(1840年前),我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1.B2.C3.A4.B5.B6.B7.D8.A9.D10.B二、11.(1)明末利玛窦来华;徐光启参照意大利历法修订历法;清初任用传教士掌管天文历法。(2分)(2)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1分)清官员对葡人持褒扬态度,反对英人在澳门居住,并对其贸易主张制裁。对前者说明清朝官员对葡人的侵略缺乏本质认识,制裁英人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葡、英进占澳门其目的都是试图取得侵华立足点。(4分)(3)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我东南沿海;中国开始吸收外国先进科技;西方宗教的传入。(3分)三、12.明朝前期,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一方面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另一方面反击外来侵略。(2分)原因:明初经济恢复发展;宋元以来科技发展为对外交往创造了条件;统治者重视对外交往。(2分)清朝前期,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1分)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不依赖外国商品;西方列强对我国侵略,引起清朝的注意和防范;清政府害怕人民与西方国家接触不利于其统治。(3分)启示:闭关只能导致国家衰落;只有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开放,才能发展自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