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疏导引导一、历史性的跨越1.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行到一个关键时期;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他发表谈话。(2)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十四大的召开及意义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步入新世纪——中共“十五大”召开1.召开:1997年9月2.内容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1)大会指出,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突破,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大会强调,在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解决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两个课题。(3)大会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活学巧用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是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2)对比材料三、四和材料一、二,文中阐述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解答第(1)问和第(2)问的关键是结合所要解答的问题,在仔细阅读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答第(1)问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答“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生产力”;解答第(2)问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只能回答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生产力。(2)发展: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