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写生考察报告云南写生报告2010年5月24日我们班师生一行人启程前往我们向往已久的云南,开始我们的写生之旅。带着兴奋,带着期待,踏上了即将渡过10多个小时的火车。刚踏上云南土地是在25日6点,大家带着蒙蒙睡眼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老师带我们吃了云南最有名的特色——过桥米线,那是尝到云南的第一个味道,鲜鲜的淡淡的很地道。这也是对云南的第一种感觉。不是陌生,反而有种亲切。吃玩后又乘10多小时前往大理,坐在车上,天渐渐亮起来,云南的雨中美景钻进车窗,一头栽进我怀里,柔柔的暖暖的。渐渐远离XX市区,窗外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远处的房屋是白色的墙,灰色的瓦,翘起的屋角,屋檐上雕着各种图案。途中还看到美丽的洱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是吃的洱海的水,洱海就是他们的母亲河。而还没有受到一点污染,干净清透,吹来的风是清清凉凉的,没有一点异味。第二天闯大理古城,过路远观大理3塔。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大理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致祭。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祀典,是封建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文化活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祀典产生历史久远,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认为,祀典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另一说认为祀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应该说,它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古代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和一、政教合一的思想,祀典则成为标榜段氏王朝“永镇山川”功业的重要手段,基于提高大理国的政治地位、巩固王权的目的,因此祀典也是教化。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XX省,XX省,XX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段兴智也成为大理的末代皇帝。未到大理,大理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便已根植心中。走进这里像是走进醒着的梦里,我们来到大理王的马背上。要用一个归乡武士的心情,行走在这古道上。对大理的印象是干净的街道,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匆忙,抬眼就是大片的云朵,还有延绵十几里的苍山,恢宏壮丽的耸立在我们眼前,山体只能看到半山腰,以上的山体都被云雾遮挡,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那是被大自然保护的一片净土,常年在钢筋森林中生活的我们对大自然造物的崇拜心情又卷土重来,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去了大理的古城,早有耳闻大理古城在80年代的一场地震里遭到损坏。大理的古城是新建的,无论在规模和房屋建筑上,它远没有丽江的古朴和气势。喜欢大理古城给我的那种随意和轻松:宽大的青石板路,长满青苔的老屋,庭院里清雅秀美的花草,街前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随风飘动的树梢,烤乳扇的白族阿婶,抱着孩子逛街的青年男子,卖花的小女孩,一针一线在摊子上做扎染的白族阿妈,大理古城是美丽的,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小小的广场已能显示出当年皇城的气派了。只是古城的面积保存得似乎不大,几条街道而已,比起丽江古城的完整是多少有些缺憾的。我们顺着城墙而下,看到了大理的阁楼,横梁的花纹以青绿色为主,柱子以朱砂色为主。精致的花纹,和屋檐的翘角尽显古代建筑的厚重与华丽。穿行在大理,可以随意的走着,逛着,不必被周遭商业的空气挑动起你的不安,你可随意用脚丈量着古老的街巷,也可在街头一角的小摊上,拿一块饵巴,或独有的乳扇片,边走边吃,可靠在一家书店随意的翻看着一本闲书,或者干脆无所事事,就做一闲人,在秋日的阳光下,无思无想无梦""在大理停了3天就离开去香格里拉,在途中经过虎跳峡,并停留一晚虎跳峡距离XX县区县城60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