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丁宁一、充分了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化解,而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互相理解正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了解大学的文化与精神,甚至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背景和发展也应该有所了解。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同情,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沟通才能发挥出实效。二、责任意识是有效沟通的灵魂与学生进行沟通是为了促进了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简单地闲聊和交流信息,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从始至终都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服务者在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管理者在征求管理对象的建议,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教育者在履行后勤服务育人的使命。沟通中,我们有责任承担失误,也有责任接纳建议;有责任维护自身岗位的利益,也有责任顾全集团和学校的大局;有责任维护学生的权益也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尊严。当我们负责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地说明情况、解释问题,负责地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这种贯穿始终的责任意识正是指导我们实现有效沟通的灵魂。三、实事求是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实践中,学生对后勤工作提出意见比较多的一般是投诉和抱怨,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投诉和抱怨正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提出的这些投诉和抱怨中,虽然有部分内容并不客观、真实,只是一时情绪宣泄,但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服务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看待自身问题,实事求是的解决这些问题,设身处地的替学生考虑问题,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沟通才存在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多从自身工作的不足来考虑,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要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如果在沟通中我们掩盖错误或者屡错不改,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自身确定和错误就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无论什么样的沟通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四、平等对待是有效沟通的关键沟通不是命令和服从,只是单向的发布或接受信息;沟通是双方或多方平等的交流,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我们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受年龄、阅历、知识结构以及相互了解程度的影响,可能会更多地扮演一种“教育者”的角色,给学生讲许多的“道理”,却很少把自己真正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改正自己工作的不足。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他们在学校中也迫切希望被人重视和尊重,而希望被服务者平等对待正是这种尊重的基本表现。五、规范标准是有效沟通的保证沟通中的规范标准是我们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其中一个方面,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影响了沟通的效果。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规范化的接待和标准化的处理将会极大地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沟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沟通中的规范标准可以分为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上的规范标准包括接待人员着装规范、语言规范等,这样会使学生获得一种受重视的感觉;内容上的规范标准包括沟通机制规范化、沟通程序规范化、沟通答复规范化、沟通结果处理规范化等,这会使学生感觉到我们工作的正规化、标准化,从而对我们产生信任,有利于沟通交流。六、热情微笑是有效沟通的润滑剂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沟通中始终保持微笑,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微笑,我们可以表现出心境良好,从而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可以表现出充满自信,使人产生信任,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可以表现出真诚友善,缩短对对方的心理距离;可以表现出乐业敬业,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尤其是我们在进行有关投诉和抱怨的沟通时,一个微笑可以融化冰霜,可以让人倍感温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