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生活福鼎民中李峰卉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福鼎民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名字叫李峰卉。很感谢本校领导的支持,使我有机会站在这里演讲。时间过得真快,从去年到硖门中学支教,转眼间一年时间已通过了。这儿的生活确实远不能与城关相比,但通过一年的适应,,用同事常说的一句话讲我们的生活“痛,并愉快着”。整顿一下杂乱的思路,从日志中摘下几段自己的“感动”或者叫“感受”与大家分享,但愿能引发您的共鸣,也但愿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关注这偏远农村的支教事业我所支教的硖门中学是建立在我们就是在这样一所颇具爱国主义色彩的革命圣地进行着我们的爱心支教活动,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也让我们有了另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荣耀感,我们面对的学生可都是革命先烈们的后裔呀!记得在郑州大学培训时团中央朱迎处长说,去支教的地方可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一种是穷得出乎意料,一种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穷的出乎意料,而这里就属于第二种状况。学校周边地区除了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其它条件都还是能够的。我们两名志愿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内有暖气(即使经常是不热的),再加上两床被子、一张电热毯对付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冬已经绰绰有余了。学校给我们装了卫星电视,出乎我们的预料居然能够收到三十几个频道,这是我们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并且几个外文频道也成了我们抵抗“英语遗忘症”的有力工具。年前也装上了电话,据说如果有电脑还能够上网呢,这使我们激动了好几天,后来才懂得拨号上网每小时四块多,在这个临时还非常贫困的地方我们是不敢如此“放肆”的。生活条件尽管比想象中好诸多,但真正适应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关便是饮食关,吃菜对我而言是最大的挑战,早上白菜豆腐炖土豆萝卜,中午土豆萝卜顿白菜豆腐,晚上白菜豆腐土豆萝卜一起炖,一日三餐周而复始,呀!另外尚有克服气候的不适应,与学生、同事勾通上的语言障碍等等许多问题,通过这六个月的努力终算都一一克服,获得了支教以来的“阶段性的胜利”。记得支教前看过些志愿者的文章,总感觉或多或少有些故弄玄虚,“自作多情”,而真正体会着这种感慨与震撼,方才切实体味到了他们的心情,身临其境的体验了这种生活才懂得那全部一切的“多愁善感”,来得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朴。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活的困难并不算困难,真正的困难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大山外面的生活让他们向往,另外一种精彩的世界带给他们无尽的幻想、遐思和憧憬。而我能做的也仅仅是用山外的种种“诱惑”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我把山大百年校庆时买的几套明信片发给我教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如果哪天他们考上了大学或是在某首先获得了成功,走出了这绵绵的太行山脉,就把它寄给我,让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愉快与幸福,那将会是我支教这一年留下的最美丽得的收获和感动。记得刚来到学校时,一位同事这样对我们说:“您们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新的血液,每当看到你们走在校园里就会感觉到这所学校有了但愿,感觉到头上的一片蓝天是那么的蔚蓝,那么的广袤,我们都很尊敬你们……”每一次在与困难作斗争的时候,正是这样的话语一遍遍得回荡在耳边,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克服一切困难挺过去。在我们的身上感受着孩子们的但愿,他们纯洁透明而又充满了期待的眼神使我实实在在的体味着肩膀上的重任。我懂得他们尊敬我们,甚至能够说“崇拜”我们,并不仅仅是由于我们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外面世界的渴求,他们从我们身上去幻想另外一种精彩的世界的种种憧憬,而羞愧的是自己微薄的力量又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满足呢?记得上届支教团一位师兄说过“应当对的面对我们在支教地位置的转变,不是我们增高了身体,而是阳光拉长了我们的影子”。是的,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我们不应当把自己太当一回事了,可六个月来我更加深刻的感觉到我们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我们的出现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有着一种特殊的力量,我们的存在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但愿,给了他们一种幻想外面世界的窗口和平台。如果自己有能力去做一支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