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为了节省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输,减少输血不良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状况,制订我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其技术规定以下。一、围手术期必须遵照血液保护原则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照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的原则。二、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务必进行输血前适应症评定:对患者的术前贫血(失血)状况,血溶量状况,Hb\Hct;手术失血危险因素,病人重要脏器功效状况进行必要的评定。2、把握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1)Hb>100g/L,不必输血;(2)Hb<70g/L,应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3)急性大出血出血量>20%血容量,能够考虑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及实验室检查成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4)Hb70g/L~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普通状况和脏器器质性病变状况而决定与否输血。血压稳定、神智苏醒、无继续失血、代偿能力好者不用输血;三、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法(一)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方法1、根据患者疾病状况采用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术方法,减少术中出血。2、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3、对的使用止血带。4、直视下动脉阻断。5、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二)、使用血浆代用品适宜范畴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羟乙基淀粉、明胶等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组织灌注。(1)当失血量<20%血容量时,可单独用代血浆补充;(2)失血量20~40%血容量时,代血浆与全血各输二分之一;(3)失血量>50%血容量时,则输代血浆l/3,全血2/3;(三)、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hypotension)采用药品、麻醉方法使平均动脉压降至60mmHg或将血压控制在基础水平下列的15%—20%范畴内,减少血管内压力,以减少手术创伤出血。(四)、主动开展自体输血1、自体血储藏方法(1)、Rh阴性等稀有血型病人择期手术,术前动员患者进行自体血储藏;(2)、规定术前准备时间要充足(2~3周),方便分次采血储存;(3)、进行自体血储藏的病人普通状况要好,排除贫血、严重心肺功效障碍病变;(4)、自体血储藏必须告知患者在血站进行;2、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方法(1)、掌握适应症:①稀有血型者;②产生不规则抗体或可能产生不规则抗体者;③可能有大量出血的手术;④紧急外伤或其它因素的大量出血;⑤为避免异体输血引发感染、免疫克制等;⑥因宗教或其它因素回绝异体输血者。排除贫血、严重心肺功效障碍病变;(2)、完善知情同意手续;(3)、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从静脉放出7.5~20ml/kg全血贮存备用,同时输入等量的胶体液,将血容量保持恒定。(4)、根据手术失血状况术中或术后将自体血回输;3、术前不采血血液稀释方法手术开始前快速输注晶体和胶体液各1000ml,造成高循环血容量而将血液稀释以减少出血,达成减少用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