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肩关节周边炎)诊疗方案一、概述、肩凝证(肩关节周边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病名: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病名:肩关节周边炎(ICD-10编码:M75.011)中医观点:本病是以肩长久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重要体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重要为年老体衰,肝肾局限性、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久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中医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西医观点:肩周炎按形成因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边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并且随着年纪的增加而发生退行性变化,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边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步形成原发性肩周炎。二、诊疗:1.中医诊疗: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症诊疗疗效原则》(ZY/T001.9-94)”。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2.西医诊疗原则:参考《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重要症状是逐步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发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在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普通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变化,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体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三、鉴别诊疗中医鉴别诊疗1.项痹:无肩关节活动受限之症,其肩部疼痛多与头颈部疼痛共存,无肩周明显压痛点。2.三痹:肢体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不局限于肩关节,血沉、抗“O”增快。西医鉴别诊疗1、三角肌的损伤、硬化及肿瘤等:重要有三个特点:表浅,外形变化;痛点明确,finger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内收、外展明显。2、肩锁关节:涉及损伤、骨关节病、钙化及炎症(如强脊)等,重要特点是表浅,痛点明确,finger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水平内收及外展150度以上明显。3、钙化性肌腱炎:部位不同,体现不同。冈下肌腱钙化,体现为外旋正常,而内旋受限,经常需要Y位片观察;冈上肌腱钙化,体现外展、前屈受限,而外旋正常;最难的是肩胛下肌腱钙化,经常体现完全与冻结肩类似,活动范畴全方面下降,特别外旋;并且由于重叠,平片很难看到钙化。但病人常急性发作,前方隆起且内收受限明显,与冻结肩有别,应进一步拍CT或MRI鉴别。四、疾病分期:参考《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重要体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效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效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效活动改善。五、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粘连前期主穴: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