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时:1学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涉及“染色体构造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两部分。课标中对应的规定是:简述染色体构造变异和数目变异。本节内容是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及“基因突变”为基础的,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关系亲密本节内容还与生活和人类的健康息息有关,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知识有一定理解,对图片、资料等直观材料较感爱好,但很难将之前学习的有关内容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有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由浅入深,减少学生的认知难度。三、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简述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基本类型;2.概述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3.说出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分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二)能力目的1.尝试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2.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培养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构造或数目的变化进而变化生物的遗传性状,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念;2.通过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染色体构造的变异;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二)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联系。五、教学办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六、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备课。(二)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min)同窗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基因突变的有关内容,那么大家觉得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吗?(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基因突变。)其实不光基因会发生突变,染色体也会发生变异,那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化吗?(染色体变异是能够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能观察到染色体构造和数目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染色体变异的有关内容。倾听温故知新,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染色体构造的变异(10min)1.让学生阅读85页内容,并结合图5-5/5-6理解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四种类型。2.运用教具,(提供正常染色体模型)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的变化。3.请讲台下的同窗点评与否摆放对的。4.教师根据学生摆放的染色体构造模型进行一一解说,并归纳总结。缺失:一条染色体断裂而失去一种片段,这个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如果失去的基因是显性的,同源染色体上保存下来的是隐性的,这一原来不能显出的隐性性状就能显出来。(例子:果蝇缺刻翅的形成,猫叫综合征)重复: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接到同1.阅读课本,看图。2.上台展示。3.回答下列问题。4.倾听。通过让学生看课本配图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图表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染色体卡片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源染色体的对应部位,成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复基因。(例子: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易位: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片段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倒位: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造成这段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5.教师提出问题:上述染色体构造的变化,如何影响基因和性状?(基因的数目和排列次序性状的变异。)6.总结:染色体构造的变异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次序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构造的变异是不利的。5.回答下列问题。6.倾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2min)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也会发生变化,能够分成两类:一类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二类是细胞内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一)染色体组1.让学生阅读86页文字,观察“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