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的鉴赏NewlycompiledonNovember23,托物言志诗的鉴赏一、知识储藏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重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托物言志是一种体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抱负、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抱负、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物:托物言志经常借助于某物的某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志:能够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规定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愉快、悲哀等感情。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性(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惯用体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方、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爱慕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贵重,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观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巧,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仿佛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认真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体现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种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含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方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南宋着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事实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挺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体现得淋漓尽致。⑶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能够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亲密。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因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事实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同“”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由于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干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