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一.教材的总体介绍(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精简一些教学内容;适当反映生物学的进展;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主线;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二)教材分为四册:1、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认识生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3、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续。4、八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生物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三)教材的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多元化、多层次;5.情感性。(四)教材的体系:1.目标体系2.知识体系3.活动(能力)体系4.图表体系5.阅读体系6.检测(评价)体系7.课外活动体系(五)教材的核心是活动体系:1.完成各种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课程改革的“五个突破”:学习方式的突破;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学习目标的突破;评价目标的突破;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变的突破。(2)充分体现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3)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目标(见《课程标准》)。(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①实验能力:A.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按观察目的和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B.动手能力:正确规范使用观察工具和各种实验器材,以及正确规范地绘图;C.分析能力:能描述实验过程,说明原理,说明目的与结论的关系;D.撰写报告的能力:能正确地填写实验报告,动手写出简明的报告或记录;E.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模仿提出问题,确立假设,设计、实施实验,得出结论。②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③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或自然、社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合作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2.探究活动的几种类型(1)给出问题、方法和结论;(2)给出问题、方法,不给结论;(3)只给问题,不给方法和结论;(4)问题、方法和结论都不给。层次问题方法结论0√√√√√√1√√√√××2√√××××3××××××4………………二、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一)“致同学们”1.简要分析这是带有绪论性质的起始课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初步认识生命科学发展的现状、前景和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学的目标,为全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教学策略(1)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做好入学前和课前的准备;(3)组织好课上的活动。(二)目标体系教材中都安排了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章的小结,在教师用书中安排了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点是知识目标,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在备课的教案中予以考虑和书写。挖掘教材中的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三)知识体系1.本册包括三个单元,共七章、二十节,主要以生物圈为线索,重点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由于是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因此需要认识生命世界,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的基本方法,以及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为后面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微生物等一系列知识奠定基础。2.本册的节标题(三级标题)以下的四级标题(桔红色),可做为单元知识点,其下的五级标题,应是具体知识点(蓝色蓝色)。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鲜明。3.关于概念教学(重点是核心概念)(1)核心概念的含义:A.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B.对建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C.对后续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或有密切联系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D.对提高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2)概念教学的策略A.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