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课标内容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井不是很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所以要掌握基本知识不难。本课将采用相关视频、地图,让学生观看,识读。通过史料探究,让学生充分理解长征精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1.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结果和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目标2.通过绘制长征路线图,培养绘制示意图及时空观念的能力;目标3.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目标4.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师播放视频:红军爬雪山片段2/10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吗?这是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的场景。红军为什么要长途跋涉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又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揭晓答案。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红军路在何方——长征原因、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长征经过、永恒的红飘带——长征意义。(2)预设重难点重点预设:遵义会议难点预设:长征精神(3)合作探究红军路在何方——长征原因合作探究一:阅读教材,回答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教师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比较表格,并讲解。3/10设计意图:由于学生阅历尚浅,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本环节以教师补充讲解为主。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长征经过合作探究二:问题1.阅读教材,绘制长征路线简图。学生分小组在作业本上进行绘制,每小组选取一张参加班级评选。选取一名同学到讲台上用展台投屏功能将每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选出最精美、信息最准确的优秀作品。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绘制长征路线简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印象,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利用展台投屏功能展示,可以让全班同学看到各个小组的成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进步。教师PPT展示长征路线图,边播放边讲授长征经过。4/10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形象、直观、动态展现出红军行进路线,使学生更易理解长征的艰难。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问题2.阅读教材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结合材料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5/10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一方面节省教师书写材料的时间,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代对史料教学的要求。师多媒体出示问题:小组探讨: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教师出示图示并讲解。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进行图示展示,直观地展示出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原因,更利于学生理解。过渡: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克服种种困难,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终于在1936年10月结束了长征。在长6/10征过程中有哪些激荡人心的故事呢?问题3:观看影视欣赏:飞夺泸定桥,并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将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师播放影视欣赏:飞夺泸定桥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再请一两个学生讲故事,最后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红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