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学习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先进做法体会考察学习心得体会20XX年4月20日,钟英乡人民政府组织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副乡长、建档立卡贫困村党总支书记前往巍山县大仓镇考察学习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先进做法。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感触颇深,并心生如下体会。一、肯定之处首先是尊重群众意愿,没有强制整体搬迁,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村民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他们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他们要考虑到将来的生产生活和归宿。大仓镇人民政府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题下,由人民自主选择是否搬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民主,非常值得称道,值得其它地方学习借鉴。其次是实行部分搬迁,有效得用了原址的资源。原址既然有原村民生存繁衍,说明就适合人类生存,至少是可以让人类生存,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密集的国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当搬迁原址上的村民减少,人均占有资源就会增加,原址上的村民生产生活难度就会降低,有利于生活条件提高。还有就是搬迁工程质量过硬。根据实地考察和听取大仓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介绍,整个搬迁点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高标准、高质量。各级政府部门履行好政府职责是根本所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最基本职责。当地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生活用水是从10余公里以外引入,总投资约70万元;还有就是生活用电也通高压;通讯也通4g网络;路面硬化也在规划之中。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都已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村民居住条件也十分优越,无论是砖木结构还是砖混结构都达到户均200㎡,内饰新奇,外观别致,生畜圈舍也达到100㎡左右,而且人畜分离,这样的农家别院让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城镇居民都感到羡慕。再就是扶贫搬迁新村,从效果图上观察,规划、布局合理,风帽独特,风景优美,新村建成后,可以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和民族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业为人民增收致富。第1页共4页二、略有顾虑首当其冲,搬迁后村民生活来源在哪点。能否长久。如果发展种植业,生产用地怎样解决,人均耕地面积能达到多少亩,如果搞传统农业,人均耕地1亩是不足以脱贫致富的;再开垦土地,必然要占用林地,生态问题又接着出来了,岂不是拣到芝麻,又丢了西瓜。而且生产用水如何解决。如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如何寻找发展项目,而且要避免与其它地方特色种植业重复,否则就不是特色产业了,也就没有市场,从而大大降低村民收入。如果发展养殖业,仅仅在规划设计中的圈舍是不够的,再建设,又要增加搬迁成本,老百姓怎样承受得了,更何况建设用地又从哪点来。而且还要寻找既适合当地又要有市场的养殖项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接着就是资金问题,按照大仓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讲解,平均每户,建4间住房,分上下两层,每间每层5万元建设资金,计算下来,仅住房建设费用就高达40万元,再加庭院、围墙、厨房、圈舍,再少也要50万元。这个数目,贫困村民能否承当。涉及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多少。积蓄有多少。需要举债多少,扶贫贷款虽然没有利息,但是搬迁户是否需要通过其它途径借钱。总而言之,如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50万元规模的建设资金是承当不了的,如果能承当,就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就是义务教育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日本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而且资源匮乏,却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就其原因,就是日本人口素质相当之高。所以,人口素质低是至贫的重要因素,因此,扶贫工作常题扶贫先扶志。仅仅只是解决了入学的问题,没能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又是治标不治本,又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至于基本医疗保障,搬迁新村最多也不过500-600人,配备卫生点是不可能了,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遇急诊外出就医,交通还是不得不考虑。三、结合赵卡拉的思考1.大仓模式在赵卡拉难以实现首先,搬迁点无法选择。赵卡拉整个村委会坐落在盘口箐两岸陡峭山区,没有较为平整的土地作为搬迁的建设用地,就第2页共4页连在钟英乡也难找到象巍山县大仓镇那样的搬迁建设用地,更不用说在赵卡拉村委会范围内了。其次,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通过扶贫工作队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摸底调查,整个赵卡拉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